从五一路步入上马街,两侧商铺鳞次栉比,清一色明清古风门头牌匾,上悬红灯笼和黄色商幌,古韵与现代感融为一体。两侧民居外墙粉刷为灰色,“老街老巷”文化墙不由让人驻足,领略一番老太原的民俗文化……过去的一年,太原市迎泽区深度挖掘上马街历史故事,重新打造这条有600余年历史的老街,民俗古韵让人可窥千年府城的魅力。
(相关资料图)
老街新貌
穿过繁华的钟楼街和桥头街,步入上马街,一下就被亲切的烟火气息包围。
两侧房屋经过粉刷整饬,淡淡的灰色基调显得格外从容自然。道路整洁宽敞,几位老人操着地道的太原腔在路边的健身器材上锻炼,随意聊着早餐的滋味、最近的新闻。道路两边百余间商铺的门头牌匾统一为明清古风特色,深棕色招牌上印有金色大字。每间商铺上方悬挂着红色灯笼,平添一分喜气。斜插的仿古黄色商幌随风微微摆动,让人有穿越之感。
路边,一座座“小房子”整齐摆放,这是上马街特色的“货郎经济”,旨在促进“外摆消费”。每到傍晚时分,这里便散发出氤氲香气,吸引游客和附近居民在此大饱口福。为了方便食客,周边还摆有休闲桌椅。
文化气质
漫步上马街,市井味与文化气质毫不违和。
居民小区的围墙呈镂空设计,“老街老巷”“游太原府城就是读历史”“吃住行游购娱在迎泽”“文化民俗风情、文艺文娱工艺”等系列文化墙内容充实、引人入胜。
驻足细看,附近侯家巷的典故一一道来。明代该巷内因有户部侍郎侯纶的宅邸,故名“侯侍郎巷”。到清代,因巷内居民以侯姓居多,故改名“侯家巷”。文津巷、庙前街、傅家巷……这些耳熟能详的太原老街巷,其名称渊源汇集于此,细细看完,对老太原的了解也会加深几分。
看完文化墙,新城北街社区对面古色古香的凉亭便是最好的歇脚处。坐在其中,抬头随意一望,凉亭盖上,迎春花、桃花、桂花、梅花等十二月花彩绘惟妙惟肖,为老街增添了品玩赏景之所。
路对面,“上马家宴”“上马客栈”“上马书苑”相邻。透过明亮的玻璃窗,“上马书苑”内,暖黄色的灯光静静地笼罩着一本本书籍。几张小圆桌拉开不远不近的距离,可供游客和居民在此学习、读书、相聚。“上马书苑”发挥迎泽区图书馆分馆城市阅读厅功能,定期邀请文学大家、教授、讲师开展讲学、举办书画展,成为了上马街的“文化客厅担当”。
未来可期
“我在上马街开饭店已经有4年多了,看着街景一天天改变,政府大力挖掘文化资源,发展府城游,对我们来说,是发展的良机!”“上马小馆”的老板闫兵爱生活、爱旅行,视野开阔。对政府大力改造上马街的举动,他非常赞同,同时抱有更多期待。
迎泽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马街是一条拥有600余年历史的太原老街巷,东起建设路,西至五一路,全长965米,得名于明代问世的皇庙。它是明代皇族祭祀必经之路,明代晋藩在皇庙奉祀已故皇帝和皇后神位,每逢国家大典,朱氏皇族诸王和驻并文武官员经上马街在皇庙西巷北门下马、下轿,拜毕,在皇庙东巷上马街口上马、上轿离开,时称下马街、上马街,清承明制,两街合称上马街,并沿用至今。
上马街周边连接着10条历史底蕴深厚的微循环街巷(新安里、福民巷、杏花巷、山佑巷、皇庙西巷、皇庙东巷、狄梁公街、文庙巷、新城北街、东安路),并串连了太原文庙、崇善寺、皇庙、进山中学旧址、福民巷民居、山西大学堂旧址、博爱医院旧址、皇华馆、锦绣太原城门、纯阳宫等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府城历史文化核心区域。
在上马街提质改造过程中,迎泽区深度挖掘上马街相关历史故事,汇集太原府城文化特色,坚持“文化主导、商业为要、保用并重”的原则,讲好府城故事,擦亮“千年府城、首善迎泽”金色招牌。
下一步,迎泽区将进一步塑造太原市府城文道示范街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搭建惠民戏台,成立太原府城游集散中心,创新服务形式,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增强市民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感,努力打造上马街历史文化风貌(休闲)街区,让上马街的文化体验和“烟火气”“市井味”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