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农村基层,村医是距离乡亲们最近的健康守护人。连日来,杨凌125名村医用责任当“处方”,用奉献当“药方”,逆行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村民提供医疗保障,守护村民健康安全。
1月3日,记者走进揉谷镇卫生院,院内井然有序,人流量不是很大。据副院长王利平介绍,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大量医护人员相继感染,非战斗性减员近三十人。
“最严重的时候只剩一个门诊大夫,他要兼顾门诊以及发热门诊,还有单位的其他事务。他吃住都在单位,就这样撑了近两周。还好有他,得以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说完,王利平指了指一位正打着吊针还在坚持接诊的大夫。“就是他。”
(资料图片)
他是内科医师赵晗。前段时间,赵晗每天早上八点提前上岗,忙到深夜。群众都非常焦急,他一方面安抚群众,另一方面给大家开药、治疗,忙得团团转。
记者采访当天,赵晗刚刚休假,身体已经出现症状,有群众打电话专门找他看病、办理事务,为了保证精神状态,他给自己挂上吊瓶,坚持上班。“作为一个医生,要是给群众做不到力所能及的服务,我问心有愧。”
随后,记者又来到揉谷镇新集村卫生室,小小的房间里,有五位病人正在输液。这里唯一的乡医李海平来回走动,细心照看他们。
前段时间,卫生室病人是平时的6、7倍,李海平每天忙到深夜11点,有时病人还会半夜叫他去家里看病,只有作为卫生员的妻子孙彩虹在一旁帮助。
工作超负荷的李海平,上个月也感染新冠病毒,面对那么多比自己症状严重的老人,李海平没有关过一次门。“不管咋样,也要撑住。”
令他欣慰的是,除了两位患者转至示范区医院治疗,其他患者在他的治疗下全都康复。“看到他们好了,我心里一下轻松了。”李海平说。
为了更好地保证村民健康,2022年12月初,揉谷镇卫生院对全镇65岁以上新冠重点人群进行了摸底调查。按照身体状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将4839人分为红码、绿码、黄码三类人群。
“我们为红码人群准备了健康服务包,里面有体温计、消毒用品、退烧药等物资,通过电话、视频或入户的方式,为这些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王利平介绍,近期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记者跟随医护人员入户时看到,很多老人用药知识较为欠缺,医生细心叮咛用药时可以随时咨询他们。“通过这方面的工作,希望能降低老年人的重症几率,帮助他们安全度过疫情高发期。”
目前,杨凌共有102家村卫生室、125名村医,每个村都组成了由1名全科医师、1名村医、1名公共卫生医师和1名护士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他们在为签约村民提供基本公卫项目服务、日常医疗服务的同时,还对辖区内的重点人群展开分类精准识别,确保患者都能够及时就医。
记者:鹿赛刘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