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我国农村地域广、人口多、医疗条件相对薄弱,防控难度大、任务重。
(资料图片)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增大、返乡人员增多,更需要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基层医疗机构正是当前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防线。
1月23日(大年初二),大河健康报记者来到郑州市新密市米村镇中心卫生院,看这里的“年味”。
唠唠家常,吃年夜饭,医患同过年
1月23日一早,米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崔书军简单地吃过早饭后,就奔赴工作单位。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上班的早高峰时段,路上零星的车辆和行人提醒他,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大年初二。
当天没有新入院的患者,门诊患者也不多。对于值班人员来说,值班工作不算太忙,跟往年情况差不多,只有几位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在医院过春节。
崔书军来到门诊部后,挨个查看各个科室,来到住院部时,值班的护士们仍然有条不紊的忙碌着手里的工作,虽然住院患者不多,但大家仍坚守岗位。
“这过年期间,咱卫生院每天也有十几个人值班。”崔书军告诉记者。
护士长蔡卫霞在春节期间有四天在单位值班,分别是大年三十,正月初二、初五、初六。恰巧有一个病人呼叫,蔡卫霞急忙赶了过去,原来是患者不小心误触了呼叫器,安抚完患者回到护士站后,蔡卫霞告诉记者说:“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我们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除了平时多巡视以外,听见呼叫器就第一时间冲到患者身边。特别是像这种误触的,着急忙慌的过去了才发现是误触,这大过年的也要安抚好患者的情绪,陪患者唠唠家常。”
记者在与蔡卫霞的交谈中了解到,她在去年十月份,还参加了由崔书军带领,卫生院骨干人员李少东、申蕙源、马静组成的“追阳”突击队。
“不管多累,我们都坚持下来了。”蔡卫霞回忆起当时感慨到。
为了让还在住院的患者过年期间不孤单,卫生院免费为患者提供年夜饭。
“病人和我们一起吃年夜饭、唠嗑,他们说在这里过年感觉和家里一样温馨。我们医护人员都说是病人们陪我们上班,其乐融融!”蔡伟霞说。
保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米村镇中心卫生院担负着全镇及周边乡镇近十万余人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感染患者数量增加,严重考验着乡镇卫生院的接治能力,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的增加,如何加速扩容医疗资源,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是一道重要考题。
药品配送人员阳了,运力不足,崔书军亲自开车把药品运回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米村镇中心卫生院储备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连花清瘟等抗热止痛和抗病毒药以及中药汤剂基本能保障患者的需求。
卫生院的80张开放床位满足不了疫情放开带来的冲击,全院各科的人员全部感染了新冠病毒,大家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轮流上岗,没有一句怨言。为了病人的康复,很多医护高烧40℃仍正常上班,坚持到康复。
此外,米村镇中心卫生院与辖区村卫生所协调,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优势,由卫生院给予人员技术力量及药品支持,让一些不能正常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在家也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保障,如果遇到特、危、急症的患者,米村镇中心卫生院就会组织远程会诊,与新密市中医院专家教授及时沟通,为群众提供最及时、准确、便捷的医疗服务。
记者手记
春节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团圆、是相守、是放松,但对于一线医护人员来说,却是职责和坚守。
医护人员的付出并非“应该”。以下是一个博主发表在网络上的话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在防疫这场战争中,“白衣战士们”扛下了最繁重的任务,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地让他们在精神上、在心理上、在物质上都获得认可、尊敬和回报,这样才能做到“不让雷锋穿破袜子”。
当全社会发自内心地尊重、感谢医护人员,并且医护人员的待遇收入也得到一定的提升时,这份属于医护人员的荣誉职业感,才能得以延伸,才能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奉献者的队伍中来,而这样受益的也是整个社会,让奉献者得到他们应有的待遇,这才是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