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2020年9月,湖口县被列为国家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两年多来,湖口县围绕“两完善、两健全、四探索”的改革试点内容,走出了一条“环境优美、邻里和谐、资源集聚、集体增效、农民增收”的“宅改”之路。
乡村公路宽阔平坦、农舍田园舒适惬意、蔬菜大棚鳞次栉比……1月25日,农历正月初四,记者来到“宅改”后的湖口县流泗镇红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新卷。
红星村年近80岁的脱贫户聂于勤是第一批享受“宅改”成果的群众之一。聂于勤的儿子50多岁了,由于小时候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导致生活不能自理。过去,他们一家没有固定收入,靠着老两口打零工度日,日子过得艰苦。说起生活的改善,聂于勤十分欣喜:“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我在大棚里工作,一年有七千多元的收入,再加上一些零工,一年能赚一万多元。”更让他感激的是儿子的医药费、挂号费都可以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
红星村作为湖口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第一批试点村,采取依法自愿、无偿退出的办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清退废弃的闲置房、余屋和院墙,退出的宅基地全部归还集体,土地资源空间得到拓展。目前,全村完成土地流转1000余亩,并打造6万平方米蔬菜大棚,发展特色果蔬、优质大米等产业,邀请脱贫户进村里大棚务工,解决一批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突破30万元大关,户均实现增收2000余元。
“宅改”让农村改革的成果越来越多、乡村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同样的喜悦还发生在湖口县大垅乡王斯村。自湖口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村积极盘活闲置宅基地和村庄周边荒山荒坡等闲置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助农增收互促共赢。
走进王斯村的木耳种植基地,只见十几名工人穿梭在菌棒间,采摘、运输、晾晒,整个流程行云流水,有条不紊,一派繁忙景象。“以前这块荒地长满杂草,现在种上黑木耳,不仅能增加收入,还美化了环境。”该村党支部书记殷碧欢欢喜地介绍着“宅改”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去年11月,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试种,收获颇丰呢!”短短两个月,该村种植的12亩黑木耳就迎来了首次采摘,预计2023年全年可产黑木耳近4600公斤,年收益36万元,带动周边7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图片由湖口县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