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财经百科 >

江西日报“新春走基层”整版报道:浓浓的年味 满满的获得感 今日要闻

文章来源:新经网  发布时间: 2023-01-28 10:11:13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编者按:乡情,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摆脱的情怀,对于党报记者而言同样如此。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记者们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着他乡的变化,心里也牵挂着家乡的变化。春节假期,回乡的记者真切地感受那最熟悉的乡土发生的深刻变化:通了新的高速公路,渔民上岸安居乐业,村里有了工业园,高标准农田改造如火如荼开展……新闻没有假期,记者总在路上。春节期间,本报记者把镜头对准自己的故土,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令人振奋的时代图景和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融入大南昌带来新机遇

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余红举


(资料图片)

“艳阳高照一举成功读清华,披星戴月十年寒窗逐名校”。1月24日,农历正月初三。鄱阳县饶丰镇汪家圩村吴丽华一家沉浸在喜悦中,刚贴上的春联旁又贴了这副对联,乡亲们纷纷前来道贺。原来,吴丽华还在读高二的儿子吴昊泽,入围清华大学2023年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被保送清华大学本硕博八年制贯通培养。

“这是村里的喜事,也是镇里的大喜事。”饶丰镇党委书记王训云赶到现场祝贺,“入围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在我们镇可是头一回,应该好好宣传,让大家都重视教育。”去年高考,饶丰镇一学子被北京大学录取;今年才刚开始,又有学子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与饶丰镇这几年重视教育密不可分。

▲预计今年开通的昌景黄高铁穿镇而过,将给紧挨着鄱阳南站的鄱阳县饶丰镇带来新机遇。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余红举

与教育事业同步发展的,是饶丰镇的经济。近年来,鄱阳县积极主动融入大南昌都市圈,让饶丰镇的经济发展受益匪浅。据王训云介绍,饶丰镇的主要产业是种养业,此前由于水产品运到南昌成本高,价格上没有竞争力。这两年,鄱阳县对接南昌的交通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先是昌万公路开通,鄱阳开车到南昌的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两个半小时;紧接着德昌高速开通,又将两个半小时的车程缩短至90分钟,融入了90分钟大南昌都市圈。1月16日,鄱(阳)余(干)高等级公路通车,饶丰镇和鄱阳县城一样,融入省会城市一小时交通圈。省会市场大,消费能力强,随着鄱阳与南昌距离拉近,饶丰板鸭、大米等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南昌,或通过南昌中转销往各地。

新的一年,饶丰镇又有了新的发展思路:打造稻虾养殖基地,鼓励村民开办渔家乐。“我们抓住交通改善的契机发展休闲旅游,不仅要把水产品销往省会南昌,还要把南昌人吸引到这里来消费。”王训云的信心来自昌景黄高铁今年开通运营,这又将是饶丰镇的一件大喜事。鄱阳南站距饶丰集镇两三公里,乘高铁往来南昌只要半个小时。融入省会半小时经济圈,将给饶丰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粮田变良田农民笑开颜

侯艺松

“田成块、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景象是广大农民的期盼,也是高标准农田的特色。春节期间,笔者走进丰城市同田乡,看见曾经的“插花田”变成了开阔平整的“一块田”,生产便道和排灌沟渠沿着田坎蔓延布满整片土地,村民期盼已久的高标准农田已见雏形。

作为丰城市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中建设面积最大的农田,去年11月,同田乡开始大力推进5500余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丰城市同田乡镇坊村村民期盼高标准农田建成。摄影丨侯艺松

同田乡农业农村办主任夏永亮介绍,此前,这片农田涉及6个村4000多户村民,界线不清楚,时常出现权属纠纷等问题,且地势低洼,每当雨季来临,河水上涨淹没庄稼,农民收成很不稳定。

同田乡镇坊村种粮大户夏建春承包了250亩农田种水稻。他说:“这里土壤肥沃,若是天气好的话,亩产可达700公斤,但一下大雨,就变成烂泡田,颗粒无收。”

去年底,得知这片农田被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夏建春十分高兴。“修了沟渠后,水有了去处,庄稼就不会被水淹了。过去只能种一季稻,以后可以种两季了。”夏建春说,建成后他准备再承包几百亩农田“大干一场”。

对于种粮大户而言,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就像一颗定心丸,提振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信心。而对于大多数农户来说,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让“小田”变成“大田”,同样能为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对于即将告别过去大小不一、散乱分布的“巴掌田”,镇坊村村民夏永荣欣喜地说:“以前我的6亩地被分在7个地方,种地收粮很不方便。等以后有了一整块6亩的农田,就不用再东跑西跑了。”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我们粗略计算,两季水稻亩产总共可达1000公斤,农户每亩可增收500元左右。”夏永亮表示,改造后的农田,机械化率可达100%,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我们将在今年3月初完工,确保春耕顺利进行,让村民春种秋收有一个新体验。”

不仅如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还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据悉,这5500余亩农田有一半属于镇坊村。村党支部书记夏洪辉说,改造后的土地将统一纳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并在丰城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进行流转,流转后,村里将收取租金的20%作为管理费。“这意味着村里至少能增加10万余元收入。”夏洪辉说。

农田高标准,丰收有底气。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逐渐竣工,乡亲们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到那时,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将会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再“水上漂”生活更美好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黎明

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阳光明媚,乐安河畔暖意融融,乐平市镇桥镇渔业村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岸上,一栋栋新建的小楼排列整齐,沥青村道纵横交错。30多名妇女肩挎军鼓,在村广场表演节目,她们此前都是渔民。

▲上岸后的乐平市镇桥镇渔业村渔民参与传统民俗表演。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黎明

渔业村有600余人,其中三分之二是没有耕地的渔民。往年元宵节一过,隆重的开河仪式举行后,浩浩荡荡的渔船就集体下河捕鱼,航迹遍布鄱阳湖、昌江、乐安河等水系。从2020年1月1日起,我省水生生物保护区和长江干流江西段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鄱阳湖区域也同步实行全面禁捕,渔业村渔民面临上岸转产。

为让退捕渔民安心上岸,当地政府开发了公益性岗位,对渔民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发展特色种养业,吸纳转岗渔民上岸就业……渔民们纷纷告别以船为家的“水上漂”生活,住进岸上宽敞明亮的房子里。从“靠水吃水”到上岸转型,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开创着自己的幸福路。

村民徐盛上岸后在浙江绍兴经营布匹生意,做得很成功。村里最漂亮的一栋房子,就是他家的。在他的带动下,如今这个村有200多人在绍兴做生意。

徐盛的成功转型让许多渔民“眼热”。他们纷纷上岸,有的利用自己掌握的织渔网技术开办渔具加工企业,有的买车从事运输行业或开出租车……退捕上岸后的渔民生活日新月异。

村民徐乃春搞起了水产养殖,养殖的鳜鱼和基围虾喜获丰收,春节前水产品被抢购一空。回望刚刚退捕上岸时,虽然有些迷茫与担心,但徐乃春始终相信,凭借双手一定能奋斗出想要的生活。

“上岸后,我不仅找到了一份工作,还享受到转产生活补助和政策性社保,生活有保障,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说起现在的生活,村民徐少营非常开心。徐少营家的房子是去年下半年新建的,三年前上岸后,他和妻子被安排到工业园上班,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不少渔民上岸后先是学习掌握一门技术,然后外出务工。目前,在天津、上海的大港口也活跃着来自该村的电焊工。

为表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渔业村有相同爱好的妇女组建了一支女子军鼓队。她们用慷慨激昂的鼓曲,歌颂美好新生活。

返乡创新业金街人气旺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

运砂石、搬货架、赶订单……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二。天气虽然有点冷,但在余干县梅港乡创业金街,返乡创业者王水娟带领员工,在店铺里忙得热火朝天。

▲1月23日,余干县梅港乡返乡创业者王水娟把土特产摆上货架。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

王水娟是梅港乡老虎口村人,前些年一直在深圳务工,从事电子元件加工。“孩子与老人都留在乡下,我与爱人长年在外务工,照顾不到家庭。”王水娟告诉记者,考虑到留守农村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孩子也要念书,她与丈夫决定返乡创业。

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经历,让王水娟增长了见识。她发现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纯天然的山货和土特产,于是决定返乡后做电商,帮乡亲们卖土鸡蛋、山里的蜂蜜、野生葛粉等。

在梅港乡,类似王水娟这样的返乡创业者还有很多。梅港乡党委书记陈宇向记者介绍,梅港乡地处赣江边,236国道穿境而过,与千年古镇黄金埠相邻,处于东乡、余江的交接处,人口有6万余人;梅港乡还是鱼米之乡,有红荷芋、芋荷花、麦芽糖、野生葛粉、深山蜂蜜、乌黑鸡等特产。如何利用丰富的交通、资源等优势,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是当地政府一道必答民生考题。

“梅港乡有不少在外务工和经商办企业的能人,近年来,越来越多人返乡创业。我们顺势而为,在梅港乡集镇上打造了一条长600米的创业金街,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陈宇告诉记者,为了让返乡创业者安心创业,当地不仅为他们提供免费的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还在创业金街推出3年免租金的政策,协助他们进驻创业金街办理营业执照等。

一系列扶持返乡人员创业政策的落实,让创业金街人气渐旺。春节期间,记者在创业金街看到,很多店铺已经开始装修,业态也日趋丰富,除了做电商的,还有做文旅和装饰行业的。

王水娟告诉记者,她深感现在创业政策越来越好、创业氛围越来越浓,返乡创业正当时。“做电商,对我而言是一个新领域,如何引流、找卖点等,一开始很吃力。通过参加免费电商培训,我感到在乡村做电商很有前景,一年纯利润10万余元不成问题。”王水娟对未来充满信心。

告别脏乱差买菜更舒心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付强

1月27日,大年初六,樟树市刘公庙镇迎来兔年第一个赶集日。9时许,记者在该镇农贸市场门外,就听见里面传出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浓浓年味扑面而来。走进市场,只见人头攒动,摊位上肉品、水产、禽类等应有尽有,辣椒、茄子、西红柿等各类蔬菜摆放整齐。

▲提升改造后的樟树市刘公庙镇农贸市场,焕然一新,井然有序。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付强

“谁能想到,这里以前‘脏乱差’,现在却变身‘洁净美’。”该镇天佑社区居民付智娟告诉记者,她的家与农贸市场仅一墙之隔,过去,由于农贸市场人员流动性大、功能配套滞后,存在占道经营、交通堵塞、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令包括她在内的周边住户很闹心。特别是该市场部分雨棚被冰雪压塌后,一些商户和群众常常要顶着烈日、冒着大雨赶集,“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小市场,大民生。2022年,该镇公开征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知群众普遍盼望市场早日提升改造,当即将此事列入人大调研决策的重大民生项目。农贸市场在原址上新建,占地面积3814.2平方米,建筑面积4241平方米,项目总投资650万元,主体结构为框架二层、两栋相连单体建筑,设有固定摊位100个、临时菜农摊位200余个,市场内供水供电、排水排污、消防通风、节能暖通、卫生环保等配套设施规范齐全。同时,市场分别规划建设了人流、物流通道,规范有序、四通八达。提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形象,面貌焕然一新。

该镇天佑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江华表示,为让农贸市场经营户和群众都满意,社区居委会聘请了专业人员负责农贸市场管理、保洁工作,确保市场秩序井然、交易公平,卫生整洁、环境舒适,群众“菜篮子”拎得更舒心、更放心。数据显示,该市场自春节前夕投入使用以来,日均人流量3000余人次,日均交易额15万元,辐射周边5个乡镇10万余人。

图片制作:魏薇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农贸市场 清华大学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投资
探索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