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鸟尊(西周)
銮铃(西周)
猪尊(西周)
(资料图片)
凤鸟纹提梁卣(西周)
刖人守囿车(春秋)
你知道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鸟尊吗?它的尾巴为什么是个象鼻呢?它出土的地方在哪里呢?它的主人是谁?它又是做什么用的……
目前,在山西青铜博物馆二层临展厅举行的“且听凤鸣——鸟尊的前世今生”专题展会将观众的这些疑问全部解决。
“我,就是鸟尊”
“三千年前,我,曾经被供奉于神圣威严的宗庙,寄托着一代诸侯依恋故土、藩屏周室的政治情怀;如今,我,栖止于高雅的文明圣殿,以一双明目,看尽三晋历史的跌宕。我,就是鸟尊!”当你走进山西青铜博物馆二层临展厅,就能看到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鸟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自己前世今生的故事。
该展览共展出65件组珍贵文物以及百余件套辅助性展品,还融入了知识翻版、手绘墙、文物拼图、问题实验室、摄影作品征集等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展示元素和丰富多样的互动形式,呈现出鲜明的故事性、互动性、开放性特色。
展览共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一梦三千年”,讲述了在地下沉睡了三千年之久的晋侯鸟尊怎样被发现、发掘到修复完整的故事。整个单元以田野考古和文物修复工具和资料展示为主,以一组连环画的形式将国宝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二单元“故国梦重归”,用类似破案的方式,结合出土文物层层推理展示了考古学家怎样根据出土文物和痕迹,结合文献资料一步步判断出晋侯鸟尊的主人是第一代晋侯燮父,以及学者们在探索晋国初封时的历史事件、社会状况等难题时所经历的推理、疑惑和争论。
第三单元“百鸟共朝凤”,主要探讨鸟尊的功能及造型。以大量鸟型及鸟型装饰文物,展示了鸟型文物突出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解读了凤鸟装饰的流行及其反映的审美意识和社会观念等,探讨了凤鸟装饰的发展历程和晋侯鸟尊的原型。
第四单元“引吭歌新曲”,讲述山西博物院围绕晋侯鸟尊所做的教育活动、文创产品、展览、研究等工作,展示了策展和展览期间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的晋侯鸟尊卡通形象征集、文创产品征集、摄影作品征集优秀作品,邀请观众与鸟尊进行对话,探讨感兴趣的话题,让观众成为展览的参与者和文化的传播者。
鸟尊历经沧桑影响深远
山西博物院自建院以来,围绕一件展品策划的展览并不多。此次是继2017年唐代邓峪石塔回归特展以来,该院第二次举办此类展览,也是山西青铜博物馆开馆以来首次围绕单件文物举办的特展。那么,为什么选择举办鸟尊特展呢?山西博物院学术研究部副主任、该展策展人陈汾霞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对于公众来说,鸟尊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国宝。鸟尊造型独特、纹饰华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是中国青铜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拥有50余万件文物藏品的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据专家考证,鸟尊的主人是第一代晋侯燮父,它代表了晋文化的源头,也成为了这片简称为“晋”的黄土地的文化名片。东周时期,地处中国北方的晋文化与南方的楚文化分别代表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两大区域文化,影响深远。从这个意义上讲,鸟尊不仅代表了晋及三晋历史的源头,也象征着黄河流域的灿烂文明,它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和熟知。
其次,对于策展者而言,鸟尊是一件饱含着丰满故事的藏品。当出土鸟尊的晋侯墓地114号墓的主人被专家解读为第一代晋侯燮父,这件文物就与史籍中的“桐叶封弟”“叔虞封唐”“唐迁于晋”“晋献嘉禾”等晋国历史事件建立了联系,就不再是矗立在时光深处的孤独个体,而是“河汾之东方百里”之处一个闪光的晋文化原点。此外,鸟尊曾经历了一场文博工作者和盗墓者的斗争得以幸存,公开展出之后一直争议不断,历时19年,曲沃、北京、上海、太原四地的文博人连续接力,最终迎来了其完美合璧。它历经沧桑,它“前世”和“今生”的故事共同书写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国宝传奇。鸟尊身上,承载了文博人的故事,承载了山西的故事,也承载了中国的故事。
最后,于陈汾霞个人而言,鸟尊是一件包含着特殊情感的文物。她在山西博物院工作的17个年头里,在宣传岗位的十余年间,曾无数次带着媒体采访、拍摄鸟尊,自己也曾写过很多相关的文字。其中,《相逢是首歌——山西博物院藏鸟尊的故事》参加全国“博物馆故事文艺作品征集大赛”并获“十佳博物馆故事奖”;科普文章《河汾骄子有凤来仪——西周晋侯鸟尊青铜器》收录于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国宝中的黄河文明》。在筹备鸟尊特展期间,她和同事们又发现了不少关于鸟尊的新资料、新故事。
“这件职业生涯中幸逢的珍宝,总能带给我新的惊喜,希望通过展览的形式,把我们的所知所感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我想,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心声,因为在山西博物院每一位同事的心里,鸟尊都不只是一件普通藏品,而更像一个精神图腾。”陈汾霞说。
讲好一个国宝传奇故事
本次展览以晋侯鸟尊为中心,在深入开展文物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将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临汾市博物馆、曲沃县晋国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所藏第一代晋侯燮父夫妇墓相关文物及资料首次在太原集中展出,深入探讨晋侯鸟尊在历史、艺术、科技保护、传播利用等方面的价值。
作为一个围绕鸟尊举办的展览,主办方希望给观众讲述一个以鸟尊为中心的国宝传奇故事。
通过一件文物,看得见历史,也照得出未来。从1998年晋侯墓地114号墓被盗墓者破坏,到2000年墓葬开始发掘,到套箱到北京大学,再到鸟尊合璧修复,直到今天鸟尊成为山西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这样一个波折的故事,见证了20多年来中国文博事业的飞速发展,也折射出中国文博人守护国宝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不变初心,更让观众看到了中国文物事业的美好未来。
与以往展览不同,“且听凤鸣”展览的针对性很强,也是山西博物院首次尝试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观众推出的科普性展览,徜徉其中,总能感受到妙趣横生的知识点。“导游”鸟尊,时而回望自己在3000年前的晋国生活,时而回望身居博物馆内感受到的现代文明,古今对望,妙趣横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览中,还有很多互动设计。比如,很多人都关注鸟尊的象鼻究竟是向内翻,还是向外翻,那么在互动区域内,你就能感受到“翻翻乐”的趣味了,让象鼻子来个大翻转,即刻能感受到不同造型的鸟尊;在文物拼图中,鸟尊的好朋友们也纷纷亮相,赵卿墓的鸟尊、晋国博物馆的兔尊也来了,它们还被做成了模型,等你摸一摸。如果你记住它们的模样,就可以去参与一下拼图游戏了,满满的紧张感和成就感。展厅最后,还有鸟尊的文创产品,让每位观众在乘兴而归之际,把鸟尊带回家。